创新创业典型

王聃:创业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

发布时间:2018-10-25

作者:本报记者 洪烨 林绍惠 见习记者 姚鹏 吴苏婷 谢奇芮

s_555ce3e4e92ce4cab005c4d0ce13b18c235825.jpg

晚上七点,我们一行人在我校真维斯创业基地见到了王聃学长。学长十分热情,招呼着我们坐下,我们也放下了原本的拘谨,整个谈话甚是轻松愉快。下面就随着我们的脚步走进获得福建师范大学第二届大学生“创业之星”、福建省第四届大学生“创业之星”等荣誉称号的王聃。

                                                     少年初心终未泯

16、17岁的王聃看到一档大型励志创业电视节目《赢在中国》,节目由史玉柱、俞敏洪、马云等著名企业家担任评委,这档节目激起了他最初的创业梦想,让他意识到自己未来就要走“自主创业”这条路。我们从他的言语之间体会到了他对史玉柱的敬佩之心,“白手起家,经历多个大起大落,成为一代营销大师,这个传奇是无法复制的”。王聃表示那年的中国创业大潮也席卷了他的心,一颗不安分、躁动的心。
       高中,王聃就开始尝试着做些小生意,但因为学业太重限制了他更多的想法。大一时,王聃参加了学校举办的“圆梦工程创业培训”,并被分在了第九组进行“校园帮帮团”活动,小组因此取名为“第玖帮”,这个名字一直延用到现在。初期,王聃带领团队尝试了近十个项目,例如无荧光卫生棉、电梯外卖、解酒饮料等产品,但均因各种原因没有继续做下去。2014年,原“第玖帮”的五位成员(王聃、王育书、杨越、谢成斌、庞燕)与几位王聃从校五大组织认识的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组队参加了校第九届挑战杯新媒体应用技术与创意专项比赛,其项目“师通八达”获二等奖。同年6月,项目“时刻教育”申报2014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创业训练类),被评为省级立项,王聃便开始了自己在教育领域方面的创业尝试。


                                                            路漫漫其修远兮

 起初,王聃及其团队一同创办了教育培训机构——时刻教育,主要是在线下开设教学点。“创业初期,客户少是我们最大的难题,不过随着机构的成长,缺乏高质量的大学生教师成了难题。”王聃介绍,很多大学生知道如何应试却不知道该怎么教学生。为此,他们在选拔家教大学生时,不仅要求笔试、面试,还要求进行试讲,后期还要看家长对老师满意度的反馈。这些举措大大提高了机构内部大学生老师的水平。起步之初必然是艰辛的,王聃告诉我们当初刚做项目时为了省点钱,即使一角钱一张的传单都不舍得多印。“顶着酷暑,在福州各个小区宣传,每发一张传单都要详细介绍,生怕浪费一张传单。”团队成员们就在福州的各小区里宣传,按他自己的话就是看到家长带着孩子,就冲上去开始介绍,有时候甚至在小学门口直接和小学生套近乎,打起了交道。
      虽然打着首单免费的招牌,但还是遭到了大部分家长的拒绝,一天下来就只有两三个客户,还常饱受白眼。福州的夏天酷暑难耐,可为了扩大市场,一天只吃一顿饭的情况已是再正常不过了。团队里基本都是独生子女,这种委屈是他们以前都没有体会过的。白天设点宣传,晚上就要把帐篷、桌子等物品搬走,“我记得有一天晚上九点多搬桌子搬到最后实在坚持不住,我就那样躺在了路中间。”王聃回忆起奋斗的日子只是淡然一笑,“一个人苦,也许是真的苦,但是能有一帮人朝着一个信念往前走就不会觉得苦了。”虽然遭受了许多白眼,但是团队成员之间彼此鼓励,一步一步熬过了创业初期的艰苦。
      王聃回忆:“当时做时刻教育真的是很拼,我们把能想到的售后服务全想了一遍。”比如为每一个学生记录档案,比如课后马上就有工作人员到学生家里家访,询问家教的情况,向家长了解学习效果,向家长发放相应面额的优惠券。慢慢地,从当初十几个用户一直扩大到后来的几百人,“也许是我们这些服务很周到,口碑就做起来了,到了后期,许多家长是被周边人推荐来的。”
      从2014年4月16日有了第一个客户,慢慢地,王聃团队在6个月内招收了超过百人的学生,营业额也达到了10万元。7月底就开设了福湾、金山、仓山、福州大学城四个教学基地。随着“时刻教育”的运营,王聃发现现在线下教育机构已经泛滥。而在市场上从线下教育转线上教育大致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内容为噱头,以“名师教学”来吸引家长报名。另一种则是以平台为基础,后期和教育机构合作。在市场上以内容为重的模式,已经有新东方,这么多年来它已经形成自己的一套体系,只能模仿而无法超越,所以王聃及他们的团队决定往平台方向发展也就是只做线上教育。
      经过3个月筹备,“师通八达”于今年4月6日启动测试。在这一平台中,传授方称为“教师”,需求方称为“学生”,教师用户只开放给大学生,需要大学生通过实名注册。学生用户可以通过平台直接搜索符合自身需求的教师,在线上进行交易,在线下完成互动教学。测试第一天, 100多名大学生注册成为教师。半个月内,平台拥有500多个注册教师,成交了100多单。
      创业的成功,王聃坦言努力和资质必不可少,但同样也不能缺少运气。例如自己当初虽然是被调剂到教育学院,但也因此使得自己接触到教育专业,再加上学院政策对自己的支持,使得很多事情变得游刃有余。 “我和副院长洪明老师的关系就像朋友一样,他经常为我们提供信息,并且尽己所能给予我们支持。”诚然,运气带来的是机会,而能不能抓住机会同样是得靠自己。此外,团队之间相互的协作也同样重要,因为成员都是九零后每个人的个性都很鲜明,所以常常会有意见不合的时候。“开会的时候经常会有吵到几乎要掀桌子的情况”,而这个时候,王聃作为团队的负责人就会起到“润滑剂”的作用,协调成员之间的矛盾,让气氛升温。大家慢慢冷静下来后,把自己的想法全面说出来,再集中讨论最后由王聃决定要实行哪一个方案。“寻找、商讨、策划、修正,项目在无数白昼与黑夜的轮替中渐渐成型,团队也在兴奋、意见分歧更替中走向从容淡定。”王聃认为一次次的矛盾分歧实际上也是团队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不泯赤子心

    “创业一来是为了自己不安分的心,二来是想帮助更多想奋斗的大学生,为他们提供指引与帮助,让他们用该有的方式去生活。”2014年王聃在接受东南网的采访时如是说到。
       王聃表示“师通八达”是真正意义上也是唯一的为大学生提供家教工作的平台,并且他们不会收取任何中介费用。王聃毫不掩饰地向我们表示,教育行业里盈利性质的中介是不应该存在的,而大学生的利益更不应该被剥削,“我们现在做的就是尽己之所能让更多的大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得到更多的帮助,我们想做一个东西,能不收中介费,来彻底解放这些大学生,因为大学生收入本来就不是很多”。既然不收中介费,王聃的团队靠什么盈利呢?王聃表示,和大部分互联网公司一样,等规模做大以后,吸引大型的教育机构进驻这个平台,依靠入驻费用等盈利。
       谈及对未来的期望,王聃学长笑了笑,“目前我最希望的是能够让‘师通八达’被师大人知道,能有越来越多的师大学子加入我们。这也是我们回馈母校的方式吧。”已经大四的王聃本应该外出实习,但学院的领导专门为其申请了“创业实习”,这样团队成员便可以安心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公司快速成长,上福布斯财富榜,到纽交所敲钟,这是许多创业者的梦想。而成功者光鲜的外表背后,是他们非凡的洞察和创意,更是他们贯穿始终的专注和踏实。王聃特别向我们提到自己对如今大学校园里盛行“创业潮”的看法,“其实创业的那些人成功的寥寥无几,大学生创业你们看到更多的只是表面上的风光,背后要付出的真的很多。”成功当然不是一蹴而就的,大学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更不要盲目跟风,不要为了创业而丢掉学业。王聃几乎每晚睡前都会思考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有时候因为背负的压力太大,一念之间想要就此打住,但想到自己已经带领团队走到了这里,“第二天醒来还是要继续下去”。这条路对于王聃来说,小起小落几乎每天都在发生,这一段时光“痛并快乐着”。

后记王聃的创业依旧在路上,他的心态也逐渐蜕变得沉稳、不骄不躁。当我们谈及创业的艰苦时,王聃笑笑,坦言道:“已经习惯了。”大概是这份习惯和追梦之心的坚定不移,才有了今天的王聃。团队里的成员王育书这样说他:“他没有老板架子,为人随和,比较会关心、照顾大家。”作为年轻的团队负责人,他决策力强,行事果断却也一丝不苟,带领着“师通八达”团队不断前行。我们祝福王聃和他的团队越走越远。


本文转自福建师范大学校报电子版-595期(20151027日)-04


电话和传真:0591-22867268
上班时间:8:20-12:00 14:00-17:00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大学城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行政楼235室